本讲内容:
一、教会治理的定义
二、教会治理的圣经依据
一、教会治理的作用
二、教会治理的模式
三、教会治理的内容
四、本会治理的一点构思
一、教会治理的定义
1、
教会的治理要有圣经依据。
教会的治理要有圣灵的引导。
教会的治理要对信徒进行管理。
教会的治理有利于其使命的实现。
2、教会是一特殊的团体。
1)
2)
3)
4)
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团体,一定有区别于世上的治理系统,以及与其相符合的模式。所以,不能按照世上存在的模式照搬。这样,我们需要注意教会治理工作的几个重要原则:
其一,必须符合圣经真理:真理指导治理工作。
其二,明确定位:治理工作是辅助性的,为牧养工作服务的,不能与牧养工作分裂,乃是合一和谐的。
其三,治理工作的特殊性:
时代性:不同时代可能有不同的治理特点、注重、方法。
地区性:在不同地区,人们受文化的影响不同,所以治理的方案可能有所不同。
可变性:真理是不变的,治理的方案、方法是可变的。
3、两种治理
因为教会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所以教会的治理也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
无形的治理是指主用真理、神的灵对教会的治理,是人用肉眼无法看见其本质的,但又是真实存在的。
有形治理是神借着人对有形的教会进行人员、事物、财务、工作等的治理。
无形治理也常常通过有形的治理来实现,在有形治理中是要贯彻无形的治理。但我们提到“教会的治理”时,一般是指有形的治理。
主基督如何治理他的教会。
基督藉着祂的道和圣灵来治理教会。这并不是说教会中的人不去违反神的话、抗拒神的灵,可悲的是,这些事却常发生在教会中。可是基督却继续藉着神的道与圣灵的恩惠,将人数加给教会。信徒当中虽然有许多弱点,但是主仍能藉着祂的道来约束教会中有生命的肢体。按照他们里面的人,他们是喜欢神的律,并且顺服祂,这也是真的。
基督不但是教会的头,祂也是凡事的元首。神“又将万有服在祂的脚下,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弗1:22)这样祂能保护教会,免受世界的攻击,也正应验祂自己的应许,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教会。若没有基督的许可,撒但也无法兴风作浪,并且祂要看见撒但一切的诡计无法得逞,反而成为教会的荣耀。
圣经描述这位荣耀的教会元首,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来1:3)。使徒约翰在拔摩岛上看见了行走在七个金灯台中间的那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着金带。祂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脚好像在炉中锻链光明的铜;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祂右手拿着七星;从祂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启1:13-16)何等荣耀的元首!作为祂的肢体又是何等荣耀!
所以,神籍真理,神籍圣灵治理教会。这是无形的治理。
祂藉着人治理教会。基督特别把教会的治理交给治理的长老,可是祂虽然把权柄交托他们,却没有将此权柄让与他们,只不过是委托教会的职员来治理罢了。治理教会的仍是基督自己,因此那些职员无权擅专,为教会私自立法,他们唯一的使命是宣扬、应用基督的律法,而无所加添。这是有形的治理。
二、教会治理的圣经依据
教会该不该有治理?教会是属天、属灵、无形的,但仍有有形的一面表现。属天而在地,信徒尚在肉身内;圣徒交往也不仅在生命里。
教会治理是否属世?教会的治理虽然不是福音事工,但与牧养、差传事工是不可分的。是相辅相成的,虽属事务性,但却不是属世的,因与圣工有关。一个按圣经真理治理好的教会,会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使命;反之,则不能,甚至会将自身毁坏。
1、神是善于治理的神:
在创造中,我们可以看见神是井井有条的神。
在世界上,神用权能治理万民(诗66:7);神是治理万民的大君(诗47:2);基督治理神的家(来3:6;10:21)。
在旧约时代,神派人治理以色列百姓:摩西(来3:5);约书亚(民27:12-23);大卫(王上8:16);所罗门(代上22:11)。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神治理他们十二个支派;在列王时代神借国王治理他们。
圣经记载,按神公义治理人民的必蒙福(撒上23:3-4),即便是神安排、特选的人,也都要受神的治理。
所以,有丰富智慧、完美德行的神治理一切,而人参与神安排的治理工作。教会的治理也是这样。
2、
主耶稣亲自教训门徒,世上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在信徒中间却不可以(可10:42)。
主耶稣不是反对教会的治理,而是反对教会效法世界的治理(象国家的治理)来治理教会。世上的国家有君王治理国家,他得到了许多人民的崇拜,他作为一个不绝对者,站在绝对者的位置上很容易将人带错,使人倚靠那不可靠的,却不倚靠那当靠的。所以,主耶稣反对象世上尊为君王的那些人作主治理教会。
旧约忠心事奉神的撒母耳也反对那种君王制治理模式(参撒上8:5-20)。
3、
治理事的是一种恩赐、职分(罗12:8;林后12:28)。这说明圣灵赐下恩赐,使教会得以治理好。
圣经也教导我们,不会治理家,焉能治理好教会。这说明:治理教会的人,先在自己的家中学习治理。治理教会的一些原则和治理家的一些原则是一样的,可以把教会当作一个大家、特殊的家来治理。教会就是神的家。
另外,参照圣经记载的各个教会,他们都有治理。所以,教会需要治理,也应该治理。治理教会是神的心意,是基督的命令,是圣灵的带领,是信徒的需要。
三、教会治理的作用
教会的治理,是为教会牧养差传事工作安排,规划。治理工作是辅助的角色,为使其他圣工顺利建立、开展、取得更好效果。教会治理事工,就是教会圣工,是为教会其他主要圣工服务的。治理可以借用一般事务管理的方法,却必须符合真理原则,也当注意不使教会事工因此世俗化。
1、
1)
2)
3)
4)
5)
6)
2、
有些人以为,治理工作能单独直接决定教会的成长,这是错误的,这会使教会失去生命的活力,沦为世俗化、形式化;还容易使肢体间生命关系被忽视、遗忘,否定圣灵的自由运行、活泼引导、特别感动;结果把教会与社会组织等同起来,使教会成为公司,教牧成为员工。不过,这些都是违背圣经真理的治理可能带来的危机。真正的治理必能带来益处,错误的治理必能产生危机。合乎真理、有效的治理就是要除去危机,优化组织,更有效地实现教会的使命。
另外,就是合乎圣经的治理方案,人也要用得合宜。人也常常在没有治理前倚靠神,但有了治理方案又倚靠方法,而不倚靠神。工作开展了,结果却是由事奉神到事奉工作。所以,参与治理的人产生错误,致使方法产生错误,以至他没有能力,也能危害教会。
1)
2)
3)
4)
四、教会治理的模式
教会治理的模式,这是指教会的行政管理。
教会需要制定治理模式,其目的是,明确我们以前已经在作但不明确的东西;把教会治理好,有利于真理的传播、信仰的持守。为真理而制定模式,将真理见证地更广泛,更有效。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个活的有机体。正如人身体是由头来指导方向,基督是教会的头,为教会指导方向。然而,教会的功能也是有组织,有治理的。
在教会历史中有三种治理的模式:监督制、长老制、会众制。
监督制:监督制取自希腊文的“监督”。教会是由一群类似监督的权力阶层所治理的。有不少教会遵循监督制,形式最简单的是循道宗;路德宗也是采用监督制模式的。
按监督制,掌管教会管理权的监督,不止监督一个教会,而是多个教会。监督有权按立传道人或牧师。罗马天主教会则认为,这模式是由初期的使徒传承下来的,他们所根据的权威是马太福音十六章18至19节。但其他教会如循道宗等,则并不认为这种权威是由使徒传下来的。
这种教会治理模式的起源,早于第二世纪。继随者宣称他们的圣经根据来自雅各在耶路撒冷教会的地位,及提摩太和提多在教会中的权力及地位等。
监督制的根据是使徒的权威,但在使徒时期之后,新约中已找不到同样的情况了。基督曾经给十二使徒独特的权柄(路9:1),是其他人或团体所没有的;但有关使徒传承的问题,并没有任何圣经根据。主耶稣赐给彼得的权柄(太16:18-19),也是赐给所有其他使徒的(太18:18;约20:23),但没有任何的继承团体。监管制的教会治理模式可在第二世纪看到,而不是第一世纪。那么,中间间断的时间是无法用传承来解释的。所以,历史已经证明这种传承的说法是错误的,而这种模式也很容易产生出独断专行的“教皇”制度,所以是不可取的。
教会治理方式 | |||
方式 | 遵循者 | 权力所在 | 圣经依据 |
监督制 | 路德宗教会 循道宗教会 | 主教 | 徒6:6;14:23 加1:19;2:9 |
长老制 | 长老会 改革宗教会 | 长老 | 徒20:17提前5:17 多1:5 |
会众制 | 公理会 浸信会 | 会众 | 徒15:12,22-25 西1:18;彼前2:9 |
长老制:长老的意思“长者”,显明教会领袖的尊贵、成熟及年长。长老制是“一种联合制”,定义是教会是由长老所治理的。实行这制度的教会有长老宗及改革宗教会。长老制与会众制的治理模式不同,长老制由长老作代表性治理,他们或是指派的,或是选举出来的。由议会治理地方教会,议会有选举出来的长老(有教导的长老在上)。在议会之上是一个长老部,里面有被按立的牧师或教导的长者,也有区内每个教会的一名长老。在长老部之上是总会。在总会之上是大总议会,这是最高的裁判庭。牧师是其中一个长老而已。
圣经的根据:新约多次提及长老;耶路撒冷(徒11:30;15:2,4)和以弗所都有长老(徒20:17);每一个教会都设立了长老(徒14:23;多1:5);教会中有喂养羊群的长老(彼前5:1-2),也有治理的长老(提前5:17)。
长老制,强调长者是众数的,这在新约中有不少例子。在新约里除了地区教会之外,没有揭示任何其他有关组织,所以这种治理模式是只应用在教会中的。这种模式从表面上看太复杂,又因其在历史中因自身趋于僵化而带给教会许多负面影响也是事实,但,因其有圣经依据,又因其较为完善,能更好地实现教会的使命并阻止各种错误,因此被许多教会采纳。
会众制:会众制的治理,权力不在于代表性的个人,而是来自全部会众。会众制教会有两项特点:自主及民主。会众制教会是自主的,因为没有从地方教会以外而来的任何权力,可以控制教会;会众制教会也是民主的,教会的全体会众,厘定教会的政策,指导教会的方向。这是根据所有信徒都是祭司的观点而立论。浸信会、公理会,某些路德宗教会,及一些独立教会,常是采用这种治理模式。
会众制所依据的圣经:会众可以有分选举执事(徒6:3-5)及长老(徒14:23),由使徒指派大家选举,在选举前必须看见圣灵在这些人身上的工作;全教会差遣差巴拿巴、保罗(徒11:22)及提多(林后8:19),接受保罗及巴拿巴的也是全教会(徒14:27;15:4);全教会都有分参与有关割礼的决定(徒15:25),“使徒和全教会”;全教会也一起执行纪律(林前5:12;林后2:6-7;帖后3:14);所有信徒都有责任去试验灵的真伪,建立正确教义(约壹4:1);他们能够这样做,因为他们都受了恩膏(约壹2:20)。
但是,这些经文中的“全教会”不能解释成所有信徒都参与教会事务。“全教会”是一种代表性的用法,这并意味着教会中的每一个信徒都可以说了算,教会的代表性还是在长老身上。另外,所有信徒因其信主时间长短不同,灵性高低不同,对真理的认识程度深浅不同,对教会的影响也就会不同。孩童作王(传10:16-17),可以想象会把国家治理成什么样;同样,圣经教训我们,初入教的不能作监督(提前3:6-7),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会不应该有“民”主,而应该按圣经真理来治理,是“主”主。因此,会众制是不宜采纳的。
五、教会治理的内容
教会治理工作的实际内容,是要探讨教会都要治理什么,或可分为那些治理,也就是教会的治理所涉及的范畴。当我们来讨论这个题目时,或者一个教会要制定有关教会治理的模式时,必要涉及一些专题,如:对教会的认识;教会治理的真理依据;教会治理的模式;教会中职分的产生与责任。
另外,对教会治理,也会涉及到一些实际的工作:
第一,
接待家庭的设立,各种层次信徒的安排;讲员的委任和使用;工人的搭配、差派。
第二,
收取、管理、使用等。
第三,
第四,
我们又看见圣经明文的记载,在教会事奉中,牧养工作和治理工作也是常常配搭的(罗12:4-13):
我们还可以参考新旧约的榜样:
初期教会的事工中反映出事务管理的内容,如:饭食的管理(徒6:2);施舍衣服(徒9:36-39);筹集捐赀(徒11:29-30);选立长老(徒14:23)迎送工人(徒15:3);聚会商讨争议事项(徒15:6;11:1-4)。
以色列人在旷野时的治理工作(申1:9-15):
工作有内容:12节:处理麻烦的事、日常治理、判断争讼。
工人有条件13,17节:按支派、有智慧、有见识、有见证、行事公平、不惧怕人。
彼此有层次15节:权限不同、责任不同。
但同样是圣工:是属神的工作17节、有圣灵的同在(民11:14-17)。
另外,财务管理应有制度并专人负责,为在人前有美好的见证(林后8:16-24);避免钱财对经手人的试探(王下12:4-12),这是许多教会开始用奉献箱的原因。
作教会治理工作,必须符合真理教导,爱心圣洁并重。明确本身是辅助性的事工,不能喧宾夺主,影响直接的福音事工。作治理工作者同样是圣工的事奉,所以有属灵标准的要求(徒6:3;提前3:8-13)。教会治理工作者最好能与教会牧养工作者分开,相互配搭事奉(提前5:17),避免教会事工由少数人一把抓。
六、本会治理的一点构思:
1、同工事奉神的心志
1)
2)
3)
2、本会治理的模式——同工搭配的模式(三同议会制):
在相同真理、相同心志、相同事工中共同祷告交通,彼此尊重下开展各样事工。
同真理:在真理信仰上一致,大原则上完全一致,小细节上可有不同看法。若在信仰、道理上发生重大偏差(原则性),构成异端,就当离弃并抵挡。
同心志:在心志上,尊主为大,不为名、利、权。若在此方面发生严重偏差,劝勉无效,离弃并抵挡。
同事工:在同真理、同心志的基础上,交通工作的投入。在大家没有共同的负担,意见不一致时,是各按自己的托付做,还是放下自己的意见,顺服同工的意见,有待讨论寻求最佳方案或等候神的带领。
同工团与我:
其一,我的个人事工在同工团的事工开展同时,按各自能力负担、开展,但不影响大局。
其二,同工团的主要负担:栽培工人、见证真理、建造教会、抵挡异端。
其三,我的工作侧重:本会为重点,外事为辅助。
本会指我们服侍、参与同工培训的各地教会;外事指与我们服侍的本会不相干的教会事工(在不影响本会事工的情况下酌力开展外事事工)。
本会事工:本地牧会事工、外地教会的培训事工和辅助搭配的事工。
其四,同工与工作。
1)
2)
3)
4)
5)
6)
总之,同工以爱与顺服为总则,凡教会事奉祷告会规定的,全教会都当遵守。凡祷告会规定之外的特殊情况,应提交祷告会交通祷告后决定。
3、聚会点的人员组成:按各地情况不同而定。
4、教会工作的先后优劣次序——布道与门训。
主耶稣在传道时,培养了12个使徒,并且预言门徒要作更大的事,因此,传道、牧会与门徒训练是两个很重要的工作。
保罗也效法主,一边自己传道,一边设立长老、监督、执事,稳固教会的人员组合,来更加美好地坚固教会。
有些教会,工作推着工人成长;有些教会,工作与工人同步成长;有些教会,工人带动工作发展。
当然都是主在背后作工,圣灵的工作。但是,工人的数量、灵性的成长,更先于、高于信徒数量的增长(比例)、灵性的长进。
5、教会的经济管理:关于奉献,各教会按圣经真理讲明,教会应设立专人管理经济,不得少于3人。管理小组的肢体应十分明确自己的一切是在神与撒但的查看之中。
收:信徒的奉献可投入奉献箱或交给奉献小组。信徒可将奉献注明性质及用途,未注明的,教会按需要或负担使用。
管:奉献箱应全体管理肢体共同开箱,所有款项全部入帐,定期处理。管理小组设立记帐、出纳、监督职分。提款人需要持祷告会通过的取款通知,到出纳处取款,会计记帐,二人同到保管处取款,三人签字后交给取款人,取款人签字。
用:存敬畏神的心,按圣经真理专款专用。主要用在圣工,工人的生活,贫、病等肢体的帮补上。
本讲作业:通过这一讲你对教会的治理有什么新的认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