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 道(原)
父亲打来电话,深夜十一点多。 “怎么回事?电话一整天都打不通?”父亲埋怨。 “我还在路上呢!去了广东。一整天都在走盘山路,没有信号的。半小时就回到家了”。 怕父亲不放心,我告诉他第二天一早再打电话回。 刚打开家门,电话又响起来了,是父亲的。 “我就是想看看你有没有到家。到家就好,到家就好。”父亲舒了一口气般,再次叮嘱我好好休息。 躺在床上,想像着父亲一整天的焦急,想像着父亲像我小时候般算好时间去接我,一切似乎都在昨天,历历在目,父亲呵,您可知道女儿心中的歉疚?
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它常常让我感动: 有一个孩子从小喜欢与一棵大树做伴玩儿。这棵树也特别喜欢这个孩子。它任由孩子爬上去摘果子,折树枝,偶尔的,孩子甚至会拿出石块在树上乱划,大树一边流着眼泪,一边仍发出动听的声音陪着孩子,从来舍不得埋怨他。 孩子渐渐长大了,大树经常看不到他了。当他再来时,大树问:“孩子,你为什么不来看我了呢?” 孩子不耐烦的说:“我长大了,我要读书,还要买玩具,可我没有钱,你说怎么办?” 大树安慰孩子说:“别着急,我会帮你的。瞧,树上有这么多果子,你可以摘下来卖掉,然后你就可以读书,可以买玩具了。” 孩子开心极了,马上到树上摘下所有的果实,拉走了。 就这样,孩子每年都在摘果子的时候匆匆的来,又拉着果子匆匆的走。大树甚至想和他说会儿话他都没有时间。 大树更老了,腰也弯了。当它再一次看到那个孩子时,孩子已成长为一个青年了。看到他仍是闷闷不乐,大树又关切的问起原因。 孩子说:“我现在要成家立业了,可我还没有房子,你说我怎么办?” 大树说:“孩子,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下来就足够你盖房子的了,这样你就可以早日结婚安家了。” 孩子高兴起来,将所有的树枝全部砍下,拉走了。 又过了好多年,孩子总算出现在大树下。如今的大树早已结不出果子,也没有茂密的树枝树叶了。只有一个几乎干枯的躯干依然挺拔。 已近中年的孩子仍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如今已有家有室,可我想到外面去发展,现在需要一条船,不然我就什么也做不成了。可我不知道我从哪里弄到这条船。” 大树依旧安慰着孩子:“我已没有办法帮你了,只有这个树干了,你砍下来就可以做成船,到你想去的地方做你想做的事情了。” 孩子如愿以偿的走了,留下的是将要枯死的树根,它仍旧在天天祈盼,天天望眼欲穿的等待着孩子的到来,惦记着他是否一切平安,担心他是否一切顺利......
我们的父母一辈子辛苦操劳,不正如那棵大树吗?而我们一生却在无休止的索取,直至父母老迈体衰。父母并不要求孩子能给予他们多少回报,只希望常常有孩子的消息传来,他们就满足了。可是,我们又能满足他们这样小小的愿望吗?
《宝贝一家亲》圈友曾在讨论区发表讨论:有几个人能够记得父母的生日,并且给他们送去祝福呢?是的,我没有做到。
我们的爱总是下行的,我们只去记得自己的孩子的点点滴滴,却忽视了父母的感受,可曾想父母的心思正如我们此时此此刻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不管我们身在何方,不管我们年纪多大,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是他们无法不牵挂的孩子。“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当我们真正能体会到这一点时,我们的父母早已不再年轻。父母付出了一生最宝贵的爱成就了今天的我们,而我们却在成长中遗忘。除了索取,我们还为父母做了什么?
五千年的文明在讲述着一个“孝”字,可是,能做到“孝”的又有几人?我们除了记得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寄一点钱以表“孝心”,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还做了什么?所谓“孝顺”、“孝敬”,无“顺”无“敬”何来“孝”?我们有几人能顺从父母之意?又有几人能敬父母之愿? 当父母老了时,我们总是会抱怨他们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甚至讲话的语气。有谁静静的反思过,若不是因为父母为了让孩子生活的更好,他们又怎能养成如此节约的习惯?若没有那些岁月留下的烙印,我们又怎么能从咿呀学语的孩子一步步顺利的成长走到今天的?那些看似格格不入的场景,映射的却是我们曾经最真实的生活! 在物质生活大大丰富的今天,顺从与尊重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了,我们想到的就是用自己的生活习惯去改变父母的习惯,让他们适应现在的一切。让我们也学会用一点儿心思去猜测父母的意愿,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让父母不要感觉到恐惧,感觉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让他们也安享天伦吧!
孩童时,我们愿意将所有的心思告诉父母,因为他们能为我们解决所有的困难。当我们身为父母时,我们却不会将自己的不快告诉孩子,因为我们不想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宁愿将它埋在心底。直到老了,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隐忍不露的,但是,我想,当我老了的时候我宁愿我的孩子能像我去猜测她们的心思一样去理解我,让我安心的享受着她们发自内心的关爱。 这是另一种幸福,不可代替的。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身为子女的我们,请时刻记住吧。当我们为他们的高寿而庆祝时,也告诫自己:我们与父母相聚的日子还有多少?“子欲养而亲不再”,那时,留给我们心灵深处的将不止是遗憾,更多的将是自责,可我们却挽回不了任何东西了。错过的岁月不再回头,错过的亲情无法弥补,而这样的错却会成为一个循环往复。“世界只是一个回音壁,我们付出了什么也终将得到什么”,当我们也老之将至时,我们又将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来尽“孝”呢? 每个小生命在降临人间时,天神总会给他们许多祝福。但小生命总会担心没有人保护他们,让他们受苦受难。天神说:“你们放心的去吧,因为我早已为你们每个人派了一个天使,她会守护着你,用全身心的爱宝贝着你,痛惜着你,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记住:当你们要求助时只需要叫一句‘妈妈’,她们就会出现的。” 这就是“父母”!
《孔子》教育弟子说:父母在,不远游;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司马谈道:所谓孝,始于事亲,接着是事君,最后必能使自己扬名后世。 先贤之言犹为可贵。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父母尽孝,才能推己及人,才能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在父亲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全天下所有的父母,祝福他们健康长寿。更愿所有身为儿女的我们能够正确理解孝道,让我们也为自己的孩子作一个好的榜样!
二00九年六月十一日
|
评论